味,是一種感覺,又稱味覺。中國菜以滋味勝,味是中國菜的靈魂。這里還要指出一種現象:中國人欣賞藝術都講究味、韻味,無論詩文書畫,音樂舞蹈,都可以品味、玩味。古人把甜、酸、苦、辣、咸定為五味,這是就口感、味覺而言,也有把醋、酒、飴密、姜、鹽作為五味,那是就物質而言。當然,這僅僅是大致的劃分,有人認為鮮味、澀味也應該歸入“基本味”,還有人認為苦味不宜列為烹飪中的五味之內?梢娢兜姆N類很多,“五味”包括什么內容還可以探討。
五味可以調出多種復合味,則在中國飲食文化中有著很豐富的內容。如椒鹽、酸辣、糖醋、香辣、麻辣、魚香味、怪味等等。古人說:“食無定味,適口者珍!庇终f:“眾口難調!泵總人的口味都不一樣。有的人喜歡原料的本味,如雞要有雞味,鴨要有鴨味,保持原汁原味;有的人卻欣賞復合味。有的人主張味要純,以清燉、清蒸為主;有的人卻別具一格,燒成“怪味雞”、“怪味鴨”。有的人贊賞味濃的菜,有的人卻偏愛清淡,要像吃橄欖一樣,回味無窮。
總之,所謂“五味調和”,應該包含下列幾層意思:
一是每一種菜肴應有自己的獨特風味;對一桌筵席來說,各種菜肴的味道,應在總體上協調平衡,各盡其美;
二是烹飪技術,離不開調味品;調味品多多益善,各盡所能,投放量以及加熱過程中的先后次序,都可以促使菜肴的滋味發生千變萬化,因此,調和滋味是烹飪成敗的關鍵;
三是作為一個高明的廚師,應該善于掌握食者的口味習慣,在安排菜單和烹飪調味中靈活變化,忌刻板劃一。